别问我谁是迪斯科[八零] 第251节
书迷正在阅读:我捧红了顶级流量[穿书]、主角HE后我连夜跑路[快穿]、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、我妈才是穿越主角、咸鱼的她每次都能达成BE(快穿)、重生后我不要做选择题、穿成合欢宗女修后揣了反派的崽、咸鱼少爷被迫成为影帝助理后爆红了[娱乐圈]、致你、我的恋人十七岁
		
		    “我今天在外面谈业务,地方太远了就把他俩留在了公司。结果,他俩趁着小阿姨给他们泡奶粉的空档,骑着胖大胖二上街了!二舅妈顾着一个,又怕另一个跑了,在后面追都追不上!要不是被胡同里的熟人在半路上拦下来,他俩明天就得上新闻!”    狄思科:“……”    厉害了我的崽!    作妖作出新高度,竟然学会偷溜出门了!    还给自己找了交通工具。    相比于成长缓慢的人类幼崽,两只狗崽经过大半年的成长,早已经脱胎换骨了。    它俩现在站起来比双胞胎还高。    而且闲不住,非常活泼,总想上街溜达。    因为要遛这俩狗子,狄思科和于童去北海公园的频率都提高了。    在爱出门这一点上,四只崽可谓是一拍即合。    二舅妈替两个孩子找补道:“他俩是瞧见别的小朋友骑自行车了,他们没有自行车才骑狗的!”    于童和狄思科:“::::::”    孩子没有自行车,是家长的错呗?    狄思科想了想说:“我看让他们一直在家里作妖不是办法,他俩已经不是小婴儿了,饿了尿了伺候一下就行。现在可以满地跑了,再在公司呆着,影响其他人工作,你出门带着他们谈生意也不方便。干脆送去托儿所吧!”    郭美凤和二舅妈都有点不舍得:“这么小就送托儿所啊?”    “有礼和嘟嘟都是一岁多就去托儿所了,他俩都快两岁了,去托儿所不是正好么!”    郭美凤不乐意道:“家里没有老人看顾的孩子才送托儿所呢,咱家有这么多人照应,干嘛送托儿所啊?有礼和嘟嘟那是没办法。”    狄思科其实早有送孩子去托儿所的想法。    二舅妈和小保姆的文化水平有限,可以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,训练他们说话走路,但是更多的就没有了。    两个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,基本就是各种儿童录音带,于童偶尔抽空读读图画书,以及狄思科的晚间小课堂。    把他俩放在家里作妖,还不如送去上学呢!    好的托儿所里会进行幼儿早教。    于童也赞成让孩子去托儿所,她早早让孩子去上学,不是为了让他们考清华北大。    主要是想让他们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触接触。    夫妻俩在这件事上态度坚决,很快就开始给他们寻找合适的托儿所了。    现成的选择有好几个。    日化厂托儿所,东轻集团附属幼儿园,戏校职工托儿所,姥爷于宝塔所在国画院的托儿所,还有亲姥姥所在歌舞团的附属幼儿园,后姥姥所在经贸部的机关托儿所。    这对父母将几所托儿所和幼儿园都考察了一遍。    最方便的当然就是日化厂和戏校托儿所,狄思科和郭美凤下班就能接孩子回家。    但条件最好,教学水平最高的是东轻附属幼儿园,以及经贸部的机关托儿所。    东轻集团是搞外贸的,有钱。    幼儿园也办得很有企业特色——人家是双语幼儿园。    所有阿姨都是幼师中专以上学历,能唱会跳,还会说英语。    而且这个幼儿园里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外教。    这种办学条件,放眼全北京都是数一数二的。    而它最出名的教学成果就是,去年幼儿园园长力排众议,与市里的另两所双语幼儿园,联合举办了一场幼儿英语口语大赛。    参赛的大班小朋友一共有五十多人,最终比赛的前五名里,第一、三、四名都是东轻幼儿园的。    东轻幼儿园的特色办学就此一炮而红。    不少人都想把孩子塞进去。    不过,这个幼儿园里的孩子都是职工子女,为了配合计划生育政策,也为了凸显幼儿园的特殊地位,本集团职工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入学名额。    像狄思科这样一胎生俩的,也不能照顾。    一刀切,卡得死死的。    说一个就一个。    “咱总不能把两个孩子分开吧?”于童也觉得东轻幼儿园挺好,游乐设施、教室、老师的精神面貌,都跟其他幼儿园托儿所不一样,“机关托儿所也挺好的,要不还是送去机关托儿所?”    狄思科知道她其实不愿意麻烦后妈,语气坚决道:“要去就去最好的,机关托儿所照着东轻幼儿园差了一点点。入学名额的事,你就别操心了,包在我身上!”    全程旁观这两口子折腾的狄家人简直目瞪口呆。    在他们想来,托儿所幼儿园都一样,将孩子送进去,有人帮着看管,上下班接送也方便,这才是第一要务。    结果这两口子找了一个接送最不方便,入学条件也最严苛的。    三哥和四哥被他们闹得都有点恐婚恐育了。    现在养孩子已经这么难了吗?    有礼和嘟嘟上托儿所的时候也没这样啊!    “你俩这不是自找麻烦吗?”郭美凤皱眉说,“要不就送去我们戏校托儿所吧,我下了班就能把俩宝接回来,省得你们跑腿了。”    戏校托儿所还不如日化厂的呢!    狄思科婉拒:“我俩不能接送孩子的时候,还有二舅妈帮忙呢!”    自打知道他们要送孩子去托儿所,二舅妈就想着怎么跟这两口子请辞了。    她不用照顾孩子,再继续留下拿人家那么高的工资就不好了。    闻言,便惊讶地问:“还需要我接送孩子啊?”    “当然了!我俩经常加班,万一把这俩小可怜忘了,还有您呢!”    “接送孩子不算什么,家里谁都能搭把手,我想着过段时间就回村呢!”    于童笑着安她的心,“舅妈,您可不能这么早就回村,至少得帮我把这俩皮猴子带到小学才能撒手呀!把他们交给别人我可不放心!”    二舅妈整张脸都亮堂了,欣喜地问:“真的还能带那么久呀?”    “当然了,他们要是去了东轻幼儿园,接送就比较麻烦了。”于童阔气地说,“等他俩上学的时候,您白天没事就去考个驾驶证,学成以后我给您买辆夏利,专门接送孩子用。”    二舅妈只觉自己被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砸中了!    她虽然羡慕大姑姐能开着小车到处转,但是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开车。    “这这这……”二舅妈激动得直结巴。    于童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:“舅妈,您可得用心学车呀!到时候他俩的小命都握在您手里呢!”    二舅妈从没捧过方向盘,着实有点胆儿突,做了好半天的心理建设,才跟领导保证,一定认真学车,不出师不让孩子上车。    狄思科心想,为了让两个孩子去东轻幼儿园上学,他媳妇都要给二舅妈买车了。    要是弄不到第二个入园指标,那失望的可不止一两个人。    *    按照夫妻俩最初的想法,集团有那么多职工,找人匀一个指标应该很容易的。    未婚的、已婚未育的、孩子小的,都被狄思科排除了。    年纪在五十以上的,也被他排除了。    儿女用不上这个指标,但孙辈正好能用上。    他将目标锁定在几个关系不错的已婚同事身上,这几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孩子才十来岁,距离结婚生子还早着呢。    然而,他去挨个打听了,要么是已经将名额给了亲戚家的孩子,要么是名额被亲戚家的孩子提前锁定了不好反悔。    总之,东轻幼儿园已经打出了名气,想弄个额外的入园指标,难!    狄思科暗道,实在不成就跟人买个指标吧,听葛磊说单位里有人会私下卖入学指标。    价格还挺贵的。    他这边还没下定决心,又突然听说,最先由他引进,中港合资的那家超市,即将开业。    开业前三天,将有很多低于市场价的促销产品,开业广告都打到公共汽车上了。    狄思科瞧见“促销”这两个字,就把孩子上学的事暂时抛到脑后了。    不知合资超市的项目由谁负责,他给徐叔阳打了电话,约对方一起在集团食堂吃午饭。    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拿起车钥匙就往城里跑。    “徐总,我好长时间没回来吃饭了,您饭票带够了吧?我有点想咱食堂的刀鱼和红烧肉了,今天得多吃点!”    “没带够就把狄厂长押在这里。”    徐叔阳盯着打饭小姑娘把他那个饭盒堆得冒尖,递了两张饭票过去。    两人找了一个角落的座位坐下,他先灌了一碗蛋花汤,才舒坦地吁出一口气问:“狄厂长跑这么远来吃顿午饭,为了什么事?”    “不算啥大事,”狄思科将馒头咽下去说,“咱那大华超市不是要开业了嘛!我听说试营业期间会有不少促销活动,这活动能不能把我们日化厂的产品也带上啊?”    徐叔阳并不干涉合资公司的具体运营,但还是挑刺说:“你们厂现在有几个能拿的出手的产品?那个超市里的商品,除了水果蔬菜和肉类,其他产品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。”    “我们的儿童牙膏和中草药牙膏也很有知名度呀!”    “这两样产品,你们不愁卖吧?我听说你们的牙膏车间里24小时不停车,机器连轴转呢。”    徐叔阳对日化厂最近的表现是很满意的。    甭管产品有没有名气,最起码再没有职工三天两头来上访了。    可算是解决了他一块心病。    “嘿嘿,我们厂不只有牙膏,其他产品也需要寻找销路嘛。”    仓库里还积压着不少臭肥皂、洗洁精和洗衣粉呢。    徐叔阳摇头:“超市刚开业,产品档次和质量很重要,你们厂那些产品,还是往农村去吧。”    “我们产品档次也不差呀!当初得过好几个部里的优秀奖呢,很多老北京都认我们的牌子。”狄思科放下筷子说,“我提个建议,您帮忙参详参详怎么样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