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章
而且,包裹着孩子的这条毯子,光滑柔软,一点儿水不沾,明显是用上好的毛绒织成的。毯子上还有淡淡的檀香,也不是普通人能用的。 年轻人一换好衣服,就从章池手里接过了人,打开毯子看了眼人,孩子依然睡着,他这才放松下来。 顾喜和一直看着年轻人,此时见他坐下,这才问道:“小兄弟,你们这是打哪儿来,要去哪儿?” 年轻人的声音很轻,像是怕惊动了怀里的人。 “我们从驰翔那边过来,要去帝都。” 顾喜和道:“听说驰翔那边今年遭了灾,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。” 年轻人道:“情况不太好。自从一场大雨之后,又淅淅沥沥的下了好几场雨,地里的庄稼被水冲了,地也被水泡了。没有地种,没有粮收,很多老百姓都成了灾民。没有了吃的,很多人都出了驰翔,不知道到哪里去了。” 陆子修挑挑眉毛,“官府不管吗?为什么不开仓放粮?为什么不想办法让老百姓吃上饭?” “官府?开仓放粮?”年轻人冷声道:“驰翔的知县五十多岁了,却胆小如鼠,他哪里有那个胆子?” 顾喜和道:“开仓放粮确实有点儿难,那就不能想想别的办法吗?” 年轻人摇头,却问道:“你们从哪里来?” “谷城镇。” 年轻人眼睛一亮,“谷城镇?听说这次也遭了水灾,但是并不见有灾民流出,而且县里十分太平,不知道那里的知县是如何处理的?” 顾喜和笑了笑,简单的讲了江令志的做法,只是隐去了章池的作用。 年轻人赞叹一声,“秒啊!居然可以这么做。要是所有的地方官都能像江县令那样,就不会有那么多老百姓流浪他乡了。” “是啊!那样的好官太少了!” 年轻人看了看顾喜和跟陆子修几人,“看几位满身的书卷气,该是去帝都参加秋试的吧?” 陆子修随后扔了根木头到火堆里,点了点头。 “百无一用是书生,总要有个功名,才能为老百姓做点儿事儿啊!” “几位公子心怀百姓,实在让人敬佩。” 陆子修笑道:“不敢当,不敢当,总要考中了才有机会。” 年轻人道:“几位一定会考中的。” 陆子修当他是恭维,没再回答,只是笑了笑。 这时,屋子里满是中药的味道,谭石把药倒进杯子里,递给了年轻人。 年轻人接过杯子放到地上,把孩子的头露出来,说了声谢谢,小声道:“小宣,吃药了。” 小宣眼没睁开,眉头已经皱起来了。 “不要喝,苦。” “听话,喝了病就好了。” 小宣闭紧了嘴,一个劲儿的摇头。 年轻人低头,在他耳边说了句什么,小宣勐地睁开了眼睛,眼中一抹厉光闪过,迅即又消失了。 “好,我喝。” 喝下一杯苦药,他的眉头皱的更紧了。 “给小哥儿吃颗话梅。”顾喜和从怀里掏出一小包话梅,给了年轻人。 “谢谢。” 又苦又酸之后,小宣像是清醒了很多。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人,又看看四周的环境,听听外面的雨声,很快就明白了他们的处境。 “多谢各位了。不知几位尊姓大名?” 他的脸依然通红,嗓音也是沙哑的,年轻人又给他拉了拉毯子。 章池有心跟他们结交,痛快的说了自己的名字。顾喜和紧跟其后,然后陆子修、谭石也自报了家门。 他们没看到旁边的老头子看向他们的目光闪了闪。 小宣没想到他们真的毫不犹豫的说了名字,而且听上去应该是真名,便也说了自己的名字,“慕宣。” 年轻人低头看了他一眼,得到肯定后抬头道:“唐铮。” 章池笑道:“相逢就是有缘,既然都是去帝都,我们正好可以做伴。” 唐铮看了眼慕宣,见他又闭上了眼睛,立即欣喜道:“能跟几位公子同行,是我们的荣幸!” 顾喜和看到旁边的老头儿看着火堆一言不发,问道:“大叔,咱们认识这么久了,还不知道您尊姓大名。” 老头儿抬起眼皮看了看他,点点头,“你这小哥儿还有点儿良心,还记得我。不过我这么大年纪了,连自己的名字也记不得了。你们喊我声叔就行了。” 陆子修翻了个白眼,顾喜和只是笑了笑。人家不愿意说,他也不强求。 外面风雨小了些,但还在继续。几个人只能吃点儿东西,聊聊天,聊的大多是各地见闻。章池插不上嘴,毕竟他只去了趟粟县,只能听着几个人聊天。没想到唐铮年纪轻轻,却去过很多地方,说起各地的风土人情头头是道。但是顾喜和明明也没怎么出过门,怎么跟他有这么多的共同话题? 雨过天晴,幕宣虽然没有完全退烧,但是精神好了很多。即使在病中,但言行有度,嵴背挺得笔直。 谭石率先出门,后面是陆子修,他站在门口深吸了口气,抬头看看天,碧空如洗,空气清新凉爽,吸一口真是让人心旷神怡。 章池扶着顾喜和上车,却听唐铮“哎呦”了一声。 他的脚步一顿,走了过去。而谭石跟陆子修还有老头儿早已凑了过去。 只见几个人叹息着摇头,章池问道:“怎么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