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
书迷正在阅读:韶光,有你、萧茗穿越的叫大渝国、私吻栀子、前男友开门,我白月光杀回来了、病美人剑修他声名狼藉、七分着迷、九零娇俏小甜妻,嫁个硬汉生崽崽、重临雨(重逢篇,兄妹骨科。)、命運之核 :宿命交錯、背水
		
		    不知谁喊了一句,“世子不能跑,越是跑,狗越要追。”    傅筠胆战心惊又站住。    嗷呜!    那狗就扑了上来。    咕咚。    傅筠腿软,扑通跌坐在地。    特训犬一爪子摁在傅筠的脸上,威风凛凛,看着院子里的人。    一院子人——    静悄悄。    傅世子不是在战场都能击退敌寇,英勇立功么?    怎么见到一条狗,不光要吓得跑,还被扑到?    大家大眼瞪小眼。    一个瞬息后,还是老夫人先回过神,怒道:“来人,放箭,给我把这条恶狗杀了!我就不信无人治得了它!”    管家吓得忙道:“老夫人,使不得,这特训犬是在陛下那里上过名册的,拢共就十二条,全都有正规的编号,那编号从的是军中的编号,说句夸张的,这算半个将士了,按照律例,伤害将士是重罪。”    老夫人怒火中烧,“难道就由着它无故伤人?它伤的可是立了战功的傅世子!”    管家道:“不如,不如老奴去京兆尹府衙,请了管这些特训犬的衙役过来带走吧。”    “不行!”徐西媛立刻拒绝,“傅世子现在这般,怎么能让外人瞧见。”    老夫人太阳穴突突的跳。    这傅筠,怎么这般没用!    连个狗都降服不了。    不能请衙役,也不能射杀,难道就这么拖着?    一想到要把徐西宁再放出来,老夫人怄的头晕目眩的。    但也没得选。    只能咬着牙,“去把三小姐带过来。”    说完,自己转头回屋了。    她一眼都不想看到徐西宁。    管家得令,忙吩咐人去请徐西宁。    祠堂。    徐西宁和春喜被两个婆子十分粗暴的推搡进来。    “三小姐好好反省吧!”    砰。    将门关上。    外面落锁。    春喜回头看了一眼被关的严严实实的大门,掏掏索索,从袖子里掏出一只鸡腿,眼睛亮晶晶的举到徐西宁跟前,“小姐,吃。”    徐西宁震惊又忍俊不禁,“从哪弄的?”    春喜道:“小姐让奴婢去买火折子的时候,奴婢顺路买的。”    徐西宁呼撸春喜脑袋一把,“你吃吧,我不饿。”    春喜笑眼弯弯,掏掏索索——    嘿!    又掏出一只鸡腿。    “奴婢买了两个,咱俩一人一个。”    她眼睛那么亮。    徐西宁看着她,无法避免的想起原先在军中,她和战友深夜放哨时,半夜饿的肚子叽叽咕咕叫,战友从衣服里掏出白日里藏的馍。    就着腊月里的西北风,她俩一人一半,把那冻得梆硬的馍吃的精光。    徐西宁抿了下嘴唇,咽下嗓间的酸涩。    笑。    “春喜真好。”    接了那鸡腿,大大咬了一口。    春喜嘿嘿笑。    “是小姐好,以前小姐每次被罚了跪祠堂,奴婢都悄悄带着吃食呢,小姐总念着规矩不肯吃,要奴婢说,这规矩,她们根本就是给小姐自己一个人定的,怎么不见她们遵守规矩啊,一天到晚满嘴仁义道德,合着一个德没给自己留。”    现在好了。    小姐不光会反击了。    还在祠堂接了她的鸡腿。    小姐真的和以前不同了。    徐西宁忍着没去看春喜那亮晶晶的眼睛,她怕自己会忍不住哭。    “火折子呢,给我。”    徐西宁一边啃鸡腿,一边接了春喜递上来的火折子。    特训犬是撒宣纸之前借的。    但去领特训犬,是徐西宁带着傅筠来云阳侯府的时候,春喜自己去领的。    回的路上,按照徐西宁的吩咐,春喜买了好多火折子。    徐西宁要,春喜叼着鸡腿蹭蹭就解衣服。    外袍一解开——    好家伙!    火折子缠了一肚子。    春喜拿了鸡腿,笑嘻嘻的问:“够不够小姐?”    徐西宁:……    “够!”    几口将鸡腿吃完,骨头随意往祠堂里一丢,徐西宁拿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麻绳。    将春喜绑在身上的火折子,一个一个串鞭炮似的绑了一串。    正忙乎,外面传来脚步声。    “三小姐呢,老夫人有令,让三小姐过去!”    春喜登时一喜,“小姐说的真准,老夫人果然还得把咱们请出去,小姐怎么知道老夫人一定会再来请咱们?”    “特训犬如将士,那都是有烈骨的,不是谁都能带走。”    徐西宁说着话,将那串好的火折子,缠到了供奉着的一排排牌位后面。    然后——    在祠堂大门被开锁的瞬间。    拔开一个火折子,将那麻绳的一端点了。    点好,给了春喜一个眼色。    主仆俩十分像模像样,跪下。    第13章 走水    为了惩治徐西宁,祠堂里的蒲团专门被撤走。    膝盖才落在冰冷坚硬的地面。    祠堂大门就被打开。    外面那婆子趾高气昂,“出来吧,老夫人大恩大德,放你了。”    看了一眼已经燃起来的麻绳,徐西宁没敢再拖延,带着春喜起身就往出走。    只是才出祠堂大门。    不及那婆子往祠堂里看一眼。    春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