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7节
书迷正在阅读:三国董卓大传、南阀、魔帝穿书后变成了香喷喷cake、重回高一、美强惨大佬不干了[快穿]、重生异界之踏上巅峰、郡主她幡然醒悟了、替身和白月光在一起怎么啦、某人别装了,你暗恋我太明显、春满月圆
“哈哈,我就喜欢自信的年轻人。”迪耶特·科斯利克笑得合不拢嘴,他从2002年上任以来,算是一个比较喜欢华夏文化的电影人。 “柏林电影节有您真好!”郝运和对方又拥抱了一下。 答应了对方开一个华夏电影文化交流沙龙的提议,到时候会有一些华夏电影人,还有对华夏电影感兴趣的国外电影人和媒体参加。 郝运会是一个主导。 至于为什么不让陈楷格这个“宗师”级的大导来主导,自然是因为迪耶特·科斯利克对陈楷格所知甚多,知道这个大宗师并不是好的交流对象。 反倒是郝运,任何和他交流过的人都对他交口称赞。 郝运提前来这么多天,除了参加首映礼,就是出席各种各样的电影活动。 这种“重任”自然不会推卸。 两人又聊了一下这次柏林电影节如此冷清的原因——柏林电影节正好夹在奥斯卡公布提名和颁奖秀中间,不冷清才奇怪呢。 不是柏林的问题也不是电影节的问题,谁都想来,就是时间错不开。 “听说你的电影也报名了奥斯卡,没有打算去洛杉矶为自己的电影拉票吗?”迪耶特·科斯利克好奇的问道。 《爆裂鼓手》报名奥斯卡金像奖,那是董凭的操作。 严格的来说,算是一种对等报复。 《无极》本来放出的风声是展映但不参加评奖,但是陈楷格后来又决定参加评奖。 不少人认为,这是对郝运的一种打压。 就连董凭都是如此认为。 所以,他把《爆裂鼓手》拿去奥斯卡参选,意图拓展和《无极》的对抗舞台。 拼了柏林,再拼奥斯卡。 只要胜了任何一场,都能让陈楷格这个老货颜面扫地。 郝运对于《爆裂鼓手》去奥斯卡拿奖,根本不抱哪怕一丝的希望,所以并不打算去拉票。 当然,他不会说自己的电影没希望,而是一脸诚挚的说道:“我的国际电影节之路是从柏林开始的,没有理由抛下柏林电影节去专注于并没有什么感情的奥斯卡。” 迪耶特·科斯利克顿时热泪盈眶啊。 今年布拉德·皮特和安吉丽娜·茱莉此刻正因私人事务在柏林,电影节曾打算在“柏林摄影机奖”中临时增设“特别慈善奖”,诱两位大明星入瓮,最终无功而返。 郝运和他们一对比,立刻就显得格外可爱。 不行,必须要确保郝运能拿奖! 电影节竹席和评委会竹席不是一回事,但是电影节竹席对于评委会也并不是毫无影响力。 “其实,本次应该是有三部华人电影进入主竞赛单元的,除了你的这部,还有《无极》,和《伊莎贝拉》,不过《伊莎贝拉》似乎取消了申请。”迪耶特·科斯利克说道。 《伊莎贝拉》是一部由彭浩翔执导,傻强、梁洛施、黄丘生主演的剧情电影。 他们本来是要参加柏林电影节的,但是看到郝运和陈楷格拿柏林电影节当厮杀战场。 嗯,两只疯狗在那撕咬。 你是加入进去,还是绕道呢。 权衡过后,既不觉得能击败曾经拿过戛纳最佳剧本的郝运,也不觉得能够击败欧洲电影节常客的陈楷格,干脆就转战戛纳电影节去了。 “听说《无极》被退货了?”郝运真不是故意要八卦。 而是消息暂时还比较隐秘,只有少部分人才知道,真要是暴露出来,肯定会加剧《无极》的口碑危机。 口碑烂到被谈好的海外发行商韦恩斯坦兄弟公司退货,可想而知到底有多烂。 不是华夏观众素质差,不够资格看他陈楷格的电影,而是全世界的人尼玛都看不懂。 “确有此事,”迪耶特·科斯利克也压低了一些声音,说道:“不过,下家已经有了,华纳影业成立一年多的子公司‘华纳独立电影’买下北美与德国发行权。影片重新剪辑成103分钟长度,较你们那边公映版本短19分钟,这次柏林参展放映的就是这个‘短版’。” 郝运顿时就觉得心情愉悦起来。 首映礼结束之后,郝运还接受了一场德国之声的专访。 他全程用德语进行对话,非常流畅,而且言之有物,第二天该媒体就对郝运进行了全方位的赞赏。 称他是来自华夏的电影天才,是华夏电影文化的未来。 让很多人对他新电影的首映充满了期待。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各种参加首映礼和沙龙,他和陈楷格都在电影节期间常驻柏林,只是郝运越混越好,而陈楷格却越来越郁闷。 因为,根本就没多少人理解他。 2月12日,《无极》在电影节进行欧洲首映。 下午三点半左右,郝运就出现在了林波茨坦广场电影院前的首映礼红毯。 这一次他就没带安小曦过来了。 安小曦留在了酒店休息。 《无极》她已经看过了,而且看的脑子疼,所以就不想再找罪受。 只有郝运,即便是陈楷格小肚鸡肠,总是对他冷嘲热讽,他也要看在同样作为华夏电影人的份上,来给陈导捧个场。 陈楷格觉得大可不必。 但是郝运既然来了,他也不好拒之门外。 只能故作热情的迎接郝运。 联想到他私下里聊天多有诋毁郝运的言辞,欧洲人更觉得这老逼登虚伪。 《无极》电影票卖得还是不错的。 有人在波茨坦大街上举着牌子寻求购买影票。 在第七放映大厅,上千个座位座无虚席。 放映前5分钟,一些来迟的记者已找不到空座位,只好找个角落或在过道上坐着观看。 这是电影节自9日开幕以来记者难得见到的场景。 影片放映之后,陈楷格率摄影师鲍德熹、主演真田广之和张东健出席新闻发布会,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了记者和业内人士的问题。 郝运发现,陈导对国外媒体提的问题就包容了很多。 有人当面质疑他这部电影是烂片,他也笑呵呵的表示,艺术的解读是不同角度的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。 完全不像国内,柳妍问他一句“电影预期与实际不符会不会伤害到自尊心”都能当场暴走,采访结束了之后还要让人家出来,转头去做其他节目还要在节目上重提此事,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。 电影正式放映后,看过国内公映版的郝运就有了对比。 他来参加陈楷格的这场欧洲首映,除了来看笑话,还有就是好奇到底咋剪的。 “短版”的《无极》片头片尾做了改动,那些被国内观众称作“笑料”的地方大都消失了。 比如无欢伸出的金色大拇指、“你让我失去做好人的机会!”“我被你感动了!”…… 其他修改的地方,也并没有让这部电影更容易看懂。 记者场现场平淡如水,有少量压在喉咙里的笑声、少量的鼓掌。 大部分人的表情都是呆滞、震惊、不敢置信。 就这? 这就是《霸王别姬》导演的水平? 第553章 《爆裂鼓手》首映 会大街上求票来看陈楷格新片的人,基本上都是因为《霸王别姬》才对他刮目相看。 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玩意。 在没有真正看到电影之前,也有人知道《无极》在华夏上映后口碑不好。 说好听点就是两极分化,说不好听就是烂。 但是欧洲影迷普遍认为是华夏人没有审美细胞,根本接受不了高端文化。 现在端过屎盆子尝了一口,发现原来真的是屎。 不止是观众傻眼,第二天媒体也变得非常不“友好”。 国外的媒体和国内的也没啥区别,你动用一下关系,塞点红包,也一样能跪舔你。 奈何《无极》这盘子屎实在是难以下咽。 以观点鲜明和直率著称的米果评论人罗伯特·科勒写了篇很直率的影评,在首映第二天刊出: “这部华夏最贵的电影摆脱了重力,同样摆脱了逻辑。” “影片混合着近乎滑稽的情节、二流的电脑特效、一些惊人的布景、多少有些卡通的武打和别扭的国际阵容。” 这些大抵是记者观众们的同感,非常具有概括性。 一位就职德国电台的华人记者非常艺术地在报道结尾处,向陈楷格发难: “在您的影片结尾,女主角得到了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;如果给您一个再次选择的机会,您是否会用更加真实的手法处理这个故事?” 看似很有礼貌,问的问题并不尖锐。 但是和柳妍问的问题简直如出一辙,估计陈楷格看了之后要脑溢血。 国内票房他能糊弄,能把观众骗进去。 海外他的力量根本就不够。 一位德国老影评人认真地说:“我很失望,在《无极》里我找不到陈楷格电影的影子,倒是看到不少普通华夏导演的影子。比起《霸王别姬》,《无极》真是差多了!” 来自比利时《电影魔力》杂志的影评人佛雷蒂·萨尔特告诉记者,《无极》的拍摄技巧、表现手法等非同一般,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。然而,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,他本人在理解具体内容和情节方面有困难。 换而言之,就是你特么拍得啥玩意啊。 郝运在酒店看着收集过来的报纸,发出了给给给的笑声。 “好无聊呀……”安小曦对这些却没什么兴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