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我在古代装神仙的日子在线阅读 - 第62章

第62章

    要说这如镜城的百姓,生活普遍富裕,基本上没什么吃不起饭的人,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问题呢,也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。

    所以楚秋泽现在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,忙着处理百姓的家长里短。

    上午帮老王家儿子找了个工作,中午帮张大婶找走丢的狗,下午帮穷秀才把字画卖掉.......

    楚秋泽觉得,他就差给自己带个红袖章了。

    蓝桉看着楚秋泽忙碌,虽不知他的目的是什么,但从始至终都陪着他,甚至偷摸的从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。

    楚秋泽呢,他觉得虽然累是累了点,但效果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就是这效果吧,他不太明显。

    这些百姓的能力以及身份地位就在这里了,每次能提供的感恩值也就十几二十点,最高的也就是那个小秀才,提供了三百点。

    还要跟小恩对半分,这他妈怎么搞?

    那水资源净化器,差的不是几千几万的感恩值啊,差几百万,这么搞的话,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去了。

    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。

    还是得让全民得到好处才行。

    说到让全民受益,楚秋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送钱咯,这个东西是个人都喜欢的。

    但这也不现实,哪有神仙下凡直接给人送钱的?他又不是财神。

    而且他也不准备让百姓觉得他是个冤大头。

    蓝桉这些天跟着他忙里忙外,起初就以为楚秋泽是单纯的心眼好,想要多帮帮这些百姓。

    可如今看来,楚秋泽虽然每日都在帮助百姓,可眉宇间的焦虑却无处掩盖。

    所以他暂且判断,事实似乎并不仅是楚秋泽心眼好,肯定是有所求的。

    只是求的到底是什么?

    他回忆起从玉钩县到这如镜城的日子,自己无数次问过他想要的是什么,得到的回答都是要一颗懂得感恩的心。

    这感恩的心,实在是太虚无缥缈,让人难以理解。

    可是如果他需要的是百姓的感谢,那蓝桉自认为,还是有些办法的。

    即使是他不知道百姓的感激对楚秋泽有什么用。

    “秋泽。”忙碌了一天,刚回到府衙,蓝桉就留着楚秋泽,打算把自己的想法说一下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?蓝朋友?”楚秋泽嘴角带着笑意,但兴致却不高。

    蓝桉倒了杯水递过去,“明日可找知府商讨,他在如镜城任职五年,对百姓民生问题自然是有所了解的。”

    那付言杰看着肥头大耳,事实上在处理政事上确实有两把刷子。

    要不然这如镜城的百姓也不至于过的这么富裕。

    楚秋泽眼神一亮,他怎么把那胖知府给忘了,有问题找地方官就对了。

    事情就这么说定了。

    第二日一早,楚秋泽刚到府衙就让蓝桉把付言杰给叫过来了。

    付言杰知道两位男神对他的名字有点意见,所以他近日都是规规矩矩的待在自己的地方,老老实实的处理自己的政务。

    完全不敢往两位男神身边凑。

    昨晚半夜突然被王爷通知,今天要来见男神,他是纠结紧张得一晚上都没睡着。

    难不成还是要让他改名字?

    “男神,不知您找下官有何时?”付言杰低着头,战战兢兢的站着等楚秋泽的问话。

    楚秋泽也没什么功夫跟他拘礼客气,直奔主题,“知府,你知道如镜城百姓如今最缺的是什么吗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把付言杰给打蒙了。

    他自认如镜城在自己管辖治理期间,这里的百姓们也算是丰衣足食了。

    即便是上半年的旱灾,他也即时开仓赈灾,上头发下来的赈灾粮,他一斤都没贪污,全都进了百姓的嘴里。

    还有那些逃难过来的外乡人,他也妥善的安置了,并没有出现百姓□□的情况。

    再说这次瘟疫的问题,这是防不胜防,但发生瘟疫之后,他也认认真真的做过一些安排,并没有出什么大的乱子。

    所以男神要问百姓现在最缺的是什么,他真当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

    楚秋泽无奈,这官是怎么做的?连百姓所需之物都不知道吗?

    蓝桉也蹙着眉,他原想着这知府应当是能说个一二三的,没想到就是个一问三不知的傻子。

    他不悦道:“如镜城现在真当是什么都不缺了吗?看来你这知府做得还不错,本王定会如实禀明圣上。”

    这满满的嘲讽和威胁,付言杰直接给跪了。

    他急得满头大汗,这这这,想了半天,咬了咬牙,“男神,如今大多百姓缺的都是读书识字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这不仅是如镜城缺的,是整个大瀚都缺的。

    读书识字太贵,哪怕如镜城百姓多数富裕,也没法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读书的机会。

    一家人,能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就算很不错了。

    还有一点就是,师资力量太差了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死循环,读书的人少,能读出个名堂的就更少了,考取功名的,能来教书育人的就是少之又少了。

    困难很大,可楚秋泽却是跃跃欲试的激动着。

    笔墨纸砚贵,但是他交给蓝桉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都研究出来了,很快就能进行生产。

    到时候产量跟上了,纸张和书本的价格自然就打下来了。

    师资力量其实也根本不缺。

    现在大瀚教书育人的夫子,多半都是举人甚至是进士,秀才是很难跨进这个门槛的,除非这秀才特别优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