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话说出来,就要讲证据。只见茶台上说书人扬手往城外一指,“咱们镜明城外的岷南山,就是那一天山海震动时新长出来的!” 在座的各位,但凡是镜明城土生土长的本城人,谁不曾去山上玩过?谁不曾吃过山上的野果,抓过山里的小兽,挖过山里的草药? 岷南山刚长出来时,奇珍无数,养活了镜明城的祖辈。 只是六百年匆匆,如今的岷南山,无甚稀奇,早一百年前,就已经没有修士过来寻宝了。 想到这儿,说书人真情实感,唏嘘落了几滴泪,抬手就着衣袖抹了抹。 茶摊的客人同样唏嘘。 “老李先生这折隔三两日就要讲一遍,我都会背了!” “会背有什么用?你能像故事里的大人物一样,呼风唤雨,排山倒海?” “那不是自己不争气嘛!”说话的人拍拍大腿,“没灵根也没办法啊!我就指望着我家小黑明年能检测出灵根,去学点本事。” “我家的也快了……闲云堂的检测秘籍你买了吗?” “那不是骗人的东西!” “……拿出来卖的,不能是假把戏吧?闲云堂可是上面有人背书的!” … …… 第2章 一碗清茶饮下。 君既明有些怅然,原来已经是六百年过去了。 六百年对修仙者来说不算太长,有时候只是一闭关一眨眼的时间,却也不算太短,能够移了桑田换了沧海。 他的手碰到茶壶把手,目光看向茶摊门口的招牌上的“一碗免费,再饮一文”八个大字。 “……” 君既明收回手。 囊中羞涩,无钱喝茶。 说出去会被笑的——堂堂太衡宫大师兄连一文钱都出不起。 可我现在也不是太衡宫大师兄啊? 君既明暗自想道:太衡宫大师兄和我有什么关系! 现在站在这里的,只是一位入玄境的小修士,勉强能握剑耍两三个剑花。 小修士没有钱,很正常。 而他也没有想法要回去。 不想再当回太衡宫的大师兄了。 君既明心安理得继续坐下来,听着边上那桌的聊天,不算无聊。那是两位中年男人,也许今天都休息没事做了,或者干活间隙出来松快松快,边喝茶边聊天,他们都有孩子,即将参加灵根检测…… 灵根检测? 君既明怔然片刻。 也是,如今灵气这么充裕……不用再担忧什么了。各大宗派广开山门,亦是应有之义。 他微微闭目,灵气于天地间无比充盈。从前各大仙门内忧心的灵气枯竭一说,竟宛若笑谈。 此间灵气,是因为镇魔之战胜利了吗? 君既明暗暗思索着。 如果真的是因为这样,便再好不过了! 他为此执剑过。 而如今,得以知道六百年后,曾经的一切付出均有收获,就已然是值得了。 生死与否,倒是次要的事。 茶台上,说书人谢过在座客官,又开始讲新的一折。 这一折讲的是君既明少年时持剑入红尘,行侠仗义的故事。 戏文跌宕起伏,起承转合一气呵成,牵挂人心。 ——君既明听着,却有些想笑。 他怎么不记得有这一回事? 想必又是写书人牵强附会,编撰出来的假故事。只不过借了“君既明”的名头,吸引人罢了。 君既明玩味般琢磨片刻。 别说,这个故事写得像模像样。 他仔细想了想,如果他是故事中人,也会选择去做跟故事中这位“君既明”一样的事。 稀奇。 这故事的作者是谁? 他应该很了解我。 在君既明陷入沉思之际,隔壁桌的两位依然在窃窃私语。 他们的话题已经从自己的孩子,重新回到了太衡宫前任大师兄君既明身上。 “如果这位大师兄还活着,恐怕也是大人物了!” “哈,瞧你这话说的,人家以前不就是大人物!我们怎么也够不着的那种!” “你没听过那句话?神交!神交已久!你说,我们是不是都是听着君既明故事长大的?” “……这么说也没错。” 坐在一旁的君既明本人:“……” 听着我的故事长大……? 是不是有些过于离谱了。 “小兄弟,我看你听了这么久,光听不说可不好啊。” 被发现了。 君既明看过去,那桌的两个男人一个穿黑衣,一个穿褐衣。同他搭话的是那桌中穿着黑色短打的那位。 “你听我们聊了这么久,有啥想说的不?”穿黑色短打的男人开口问道。 这位小兄弟,在茶摊上孤零零一个人坐着,显得格外突出,怪冷清的。 “……我觉得。”君既明顿了顿,说道,“我觉得君既明死得不错。” 黑色短打男子:“啊?” 他同桌的褐衣男人也愣住了:“啊?” 君既明再开口,这回说得很流畅了:“我觉得他死得好。” 黑色短打男子虚心问道:“怎么说法呢?” “子非鱼,焉知鱼之乐。”君既明说道,“我听他的故事,想来他太累了,死后落得轻松也不错。” 想到眼前这桌说他们是听着君既明的故事长大的,君既明又补了一句:“一家之言,玩笑而已,做不得数。”